牛羊肉泡馍——西安古文化的结晶和瑰宝(三)
——西安“坊上人”清真饭庄总经理 刘西艳

现在位置:坊上人首页 > 坊上美食 > 名家笔下的坊上美食

  秦人善吃牛羊肉,回民不吃大肉,西安的回民在秦人古代的羊羹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,特别是加入了胡人的饼,也就是今天的饦饦馍,这就成为牛羊肉泡馍的基础和原型,开始是单吃,即吃饼,喝羊肉汤,后来又把饼泡在汤里吃,最后形成先掰馍,后泡馍,即陕西人所说的冒馍,也即现在的吃法。但是直到现在,原始的吃法还保存着,即牛羊肉泡馍四种吃法中的单走,也即汤馍分离,吃馍喝汤。
  牛羊肉泡馍在吃法和做法上都十分讲究,可以说在我国的饮食品种中,是最为复杂,最为特殊的一种,从熬汤煮肉(不说前期的剔骨选肉)到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泡放到桌上,有近百道手续。泡馍中有几十种原料,整个过程需要近20个小时。光前期熬汤就要5个多小时。牛羊肉泡馍不但讲究煮肉熬汤、烙馍等工艺,而且烹调、食用方法也别具—格,首先要求食者将馍用手掰成小块,而且越小越好以便入味。过去回民中善吃泡馍者都是头天晚上就把馍在家里掰好,要掰一两个小时,第二天早餐再拿到店里让泡馍师去煮。馍掰好后交给肉案厨师根据顾客要求切肉,如肥肋、腱子、蹄筋等,然后加大葱、蒜苗、粉丝,再交给泡馍师看馍定汤,逐碗烹制,吃时配以糖蒜、辣椒酱、香菜、别有风味。
  泡馍做法有四种,分别为干泡、口汤、水围城、单走。主要区别在于汤多汤少或无汤,食时选定方位。讲究蚕食,切忌搅动,以保持鲜味,保持原气。吃完泡馍服务员会送上一碗精制的高汤,饮用后更觉浓香溢口,神清气爽。在西安,不论春夏秋冬,在星罗棋布的大小牛羊肉泡馍馆中,人们拿着专为牛羊肉泡馍而烙的“饦饦馍”,边掰馍边闲谈(陕西人称为谝闲传),馍煮好后就着糖蒜,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味着,冬天吃得全身发热,夏天吃的满头大汗,但吃完之后全身通泰,身轻气爽,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美食享受,也成为西安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线。
  牛羊肉泡馍本身是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,而在牛羊肉泡馍的做法上,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文化。比如工艺考究的饦饦馍,它要求“虎皮、铁圈、菊花心”,烙出的馍要求:“色白不生,皮黄不焦,入汤不散,酥脆生香”。掰馍更是一种文化,烹制泡馍前,就餐者要用手自己掰馍,一个圆圆的饦饦馍,经过掰(掰成小块),撕(撕成薄片),掐(掐成碎块),抖(抖落均匀)等程序,将馍掰成黄豆大小的碎块,整个掰馍的过程叫外地人就要学半天,吃羊肉泡饭来张口,坐以待食是不行的。
  在具体吃法上更是一种文化,比如羊肉泡馍四种吃法中的“水围城”,其选造型就十分美观,很有文化,讲究宽汤大煮,中间是馍、肉、周围汤汁环绕,故称“水围城”,一位著名的诗人写道“馍似白玉碎块凝成山,汤似浓浓的海水,水围山,山傍水,那两块肉却是两块罕见的褐色岩石,蒜苗是点缀山峦的绿悲翠,粉丝不知是那位仙女撤下的一团水晶链,缕缕热气使山水蒙上一层云岚雾霭的色彩,而其味更是回味无究,终生难忘。”
吃羊肉泡用的大碗,大得叫外地人看了害怕。那碗也是一种文化,金边、细瓷,陕西人粗犷、膘悍,吃饭用大碗,一碗就盛够,从不要第二碗。羊肉泡吃一碗饱一天,也很适合陕西人的性格。“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,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”,这是贾平凹先生对陕西人的评价,平凹先生也很爱吃羊肉泡,陕西的名人、文人几乎都爱吃羊肉泡,也都写过羊肉泡。也是因为羊肉泡文味很浓,很有文章可写。
  总之,牛羊肉泡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,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已超出了饮食文化,而形成一种地域文化,风俗民俗文化,民族文化,宗教文化。所以我以为吃牛羊肉泡馍是吃文化、吃历史、吃民族、吃风俗,你到了西安吃一碗羊肉泡,也就了解了西安的许多。

 

 

 

 

| 坊上人史话 | 坊上人风俗 | 坊上美食 | 坊上名人 | 坊上人饭庄 | 坊上艺术 |


版权所有©  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  (陕ICP备2021000553号)

坊上人饭庄文景店  地址: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九路文景小区西区   电话:029-88482662 88482663

坊上人饭庄商业步行街店  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电子园步行街1号  电话:029-88222668 88482319

坊上人饭庄紫薇田园都市店  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紫薇田园都市商业走廊1号  电话:029-88171510 88171520

网址:http://www.fangshangren.com

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fangshangren.com.cn

E-mail:fangshangren@fangshangren.com

 

 

 

 

坊上人史话
坊上人风俗
坊上美食
坊上人饭庄
坊上艺术